科研团队在光催化制氢领域取得突破,这项技术对能源转型有何意义?

图片[1]-科研团队在光催化制氢领域取得突破,这项技术对能源转型有何意义?-三青创库

2025年4月8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团队宣布在“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上取得重大进展。该团队通过改造二氧化钛材料的结构并替换部分元素,使太阳能转化为氢能的效率提升至国际领先水平,相关成果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杂志》。这一突破意味着未来可利用阳光直接大规模生产清洁氢气,为摆脱化石能源依赖提供了新路径。

传统制氢技术依赖天然气或煤化工,生产过程伴随大量碳排放。而光催化制氢仅需水和阳光,且反应条件温和,若能实现产业化,将大幅降低绿氢成本。当前全球氢能产业面临储运难题,而该技术可支持分布式制氢,例如在日照充足的地区直接建立小型制氢站,减少长途运输损耗。此外,氢气作为工业原料和燃料电池能源的双重属性,将推动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脱碳。这项技术的价值不仅在于实验室效率的提升,更在于其商业化潜力。例如,结合我国西北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未来可在戈壁滩建设“光氢农场”,形成“光伏发电+制氢+储能”一体化系统。但需注意的是,光催化材料的耐久性和大规模制备成本仍是瓶颈。建议政府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中试项目,同时推动高校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加速技术迭代。此外,可借鉴德国“氢能战略”经验,先行在工业园区开展应用试点,逐步构建氢能产业链生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1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