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实体店能“干掉”电商,我国却不行?

图片[1]-日本为何实体店能“干掉”电商,我国却不行?-三青资源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由点及面逐渐统治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前了解世界的方式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连接世界的方式是,打开手机看世界。

以前买东西往往需要奔波数十里地,现在买东西足不出户就可以衣食无忧。

随着我们对手机、电脑等数字化产品的依赖逐渐加深,我们的社会也逐渐从实体经济开始向数字经济过渡。

一、消费观念和社会舆论的推波助澜

谈及中国互联网经济,怎么能绕开马云呢?

这位中国数字化经济的先驱,从2014年开始就凭借千亿存款成为了中国首富。

直到今天他的淘宝、天猫等一系列电商平台,仍然靠着每年数千亿的营业额站在中国电商行业大鳄的位置。

小米CEO雷军曾说过:“站在时代的风口上,猪都能起飞。”

20世纪是数字化经济的时代,数字化经济在20世纪供养出了数十位世界首富。

世界最大电商平台亚马逊总裁——杰夫·贝索斯,前淘宝总裁——马云,前拼多多总裁——黄铮,京东总裁——刘强东。

数字化经济改变的不仅仅是世界的财产分配,更是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

2014年,一句“我在王健林家和马云谈生意”因为贴近现实的笔触和诙谐搞笑的表达方式,一度成为网络热梗。

虽然当时还没有双十一、618等促销购物节,但网络的普及早已让网上购物成为一种时尚。

就连明星黄晓明都忍不住在综艺《中餐厅》中调侃,一天不收几个快递都不好受。

由此可见,网上购物早已潜移默化的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

虽然现在全球经济遇冷,但2023年淘宝双十一数百亿的成交额,仍旧再向世人展示着电商行业如日中天的辉煌。

二、走的最远的路是商家的套路

电商行业的迅速走红,受波及最大的无疑是实体经济,包括各大超市和购物商店。

曾经就有网友根据这一问题,发出感慨:“为什么中国的实体经济不能和日本那样做到平分秋色的地步呢?”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消费理念的不同。

中国人购物讲究稳准狠——用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合意的商品,就是大多数中国购物者的需求。

但是在日本因为地域文化的差异,他们在购物的时候往往更考究商家的服务态度和售后。

因此他们的购物更像一种生活习惯和消费享受。

出发点的不同,注定了日本电商不能像实体店一样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地域特色。

但是在中国,电商的出现就像是应运而生。

实体店因为商铺出租、人工费的种种原因,商品的价格相较于网上的工厂直发,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因此价格就能做到更为的低廉。

凭借自身的优势,电商这一行业在中国市场难逢敌手。

曾经就有网友,在实体店购物时发出过这样的感慨:“我走过最远的路是商家的套路。”

什么商场赔本大甩卖,什么低价处理,什么骨折价、跳楼价这些营销噱头曾经在中国的商场中层出不穷。

但往往是口号大于实际,商场再怎么打折碍于成本商家绝不可能亏本经营。

因此定价过低,商品往往就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定价过高,往往又使消费者的钱包望而却步。

消费者在实体商店购物时往往难以做到货比三家自由选择,更难看到商品背后的真相,交易过程全凭买卖双方的相互信任。

如果买到不合心意的商品,退货则又变成了另一难题。

这里就不得不提内地绝大多数的理发店,作为内地消费市场的缩影。

理发店更是直接将消费市场的虚有其表、顾客买单、“杀猪价”展现的淋漓尽致。

当下,会员制、充卡消费的方式逐渐走入市场,成为一种全新的留客手段。

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商家和顾客的买卖关系,继续将“杀猪”销售坚持到底的话,恐怕这条路仍旧不能长远。

在这一轮点上,胖东来就是最好的体现。

现在一打开手机,天南海北各式各样的商品尽收眼底,可谓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搜不到。

多家比价、轻松售后、买家评论,多个方位帮助顾客解决了后顾之忧,因此电商平台和实体店相比优势明显。

也难怪中国的数字化经济能够成为主流。

三、城乡资源分配不均

都说“万能的淘宝”,作为全国最大的线上交易平台,淘宝所涵盖的商品数量称得上是包罗万象。

这在城乡资源分配不均衡的中国,显得尤为重要。

说到网购,最直接的目的除了能够拿到较低的价格门槛,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够足不出户搜罗到世界各地的一等资源。

许许多多的专卖店和大型商超一般都会选择集体扎蹲在经济较为发达,人员较为密集的省会城市。

这一点,对于发展较为落后的城市来说是十分不利的。而电商行业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短板。

令资源的分配更加均衡。

在当今这个时代,即使你住在寥无人烟的珠穆朗玛峰,只要你拥有一台智能手机,发达的物流也能将非洲的“恒河水”快递给你。

随着网上购物的快速发展,另一个新兴行业也随之水涨船高。

那就是物流,早在上世纪中国就有自己的物流公司。

在当时创办物流的主要目的还是传送信件,经过几十年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人的一生都可以在快递公司的传送带上度过。

而曾经的快递公司业发展除了数十年,下属的快递员业发展出了几百万人。

以前的快递比拼的是完整送达,现在比拼的是谁的速度更快。

从之前的一周之内,直接内卷到了隔日达和次日达。

众所周知,中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你就能领会到京东的次日达是怎样的速度。

2007年京东为了抢占市场,决定独立开发京东物流。正是因为刘强东的这一高瞻远瞩,京东每年又多出了上百亿的营收。

反观日本那边,情况就大不相同。

首先日本国土面积略小,发达的公共交通和集中化的线下购物平台,就为出行购物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从大阪坐地铁到银座购物也仅仅只需要三个小时,并且日本的商场,商品种类也十分丰富。

从衣食住行到日常所需可谓是应有尽有。在日本超市甚至可以售卖药品。

而且往往线下的价格和线上差不多,因此选择线下购物也成了很多家庭主妇和时尚少女的首选。

四、生活快节奏下的必然结果

网上购物能够火遍中国却不能在日本占有一席之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快节奏的生活更适应网购这种便捷方式。

近几十年,中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快速的城市化以及高强度的社会活动,使得当代很多社畜一下班就想躺在家里娱乐一下。

根本就没有外出购物挑选的欲望和心情。

甚至有很多打工族,一年到头发现自己的支出大头还是餐补以及房租,就连外出旅游都成为奢望。

这样的情况下又如何能够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呢。

而在日本这样的情况则大相径庭,日本盛行酒桌文化。

下班和同事一起到居酒屋开怀畅饮,是很多日系上班族的日常,同时她们也很喜欢和闺蜜一起相约逛街,认为这样可以增进感情。

几年前网络上有一个很流行的段子,说是在台湾充话费一般都是在几分钟之后接到短信提醒。

当台湾艺人将这一生活日常分享出来的时候,本想炫耀一下却遭到了大陆人的“嘲笑”。

直言,我充话费如果一秒钟之后收不到短信提醒我会以为是不是自己充错手机。

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来,相较于台湾、日本的慢节奏生活中国人更适应开节奏生活。

因此,同样是买一件衣服日本妹子可能愿意花费一下午的时间去挑选和试穿。

但是中国妹子可能更愿意在淘宝花费几十分钟挑选和下单。

这就是生活节奏的不同。

谈论为什么商店在中国生存不下去,却能在日本和网购平起平坐。

事实上任何风尚的盛行,不过是市场的自由选择。

无论是网购还是实体店购物,两种方式各有所长并没有优胜略汰之分,只是当下哪一种方式更适应本国的国情而已。

日本购物在满足购物需求的同时,更享受的是在购物这个过程中店家为自己带来的愉悦感。

而中国购物,追求的价值观则和对方完全相反。

这个问题放在中国体现出来的现状就是,越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线下购物的人就越多,而商家的服务质量往往就越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产物,网购在弥补一定意义上的市场空缺的同时,也在促进这社会的经济进步。

提供这更多的就业岗位。

我相信有朝一日,马云和于东来一定有握手言和的一天。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26 分享
相关推荐